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

第343章(1 / 2)

土地不能满足农业人口需求时,降低对商业的征税,用手工业与商业对农业人口进行分流,让一部分农业人口放弃公田分配。

而农业人口少于土地劳动力的需求时,则提高商税,迫使一部分手工业及商业人口回流到农业,重新申请田亩。

农为主,商为辅,农商并举,并不等同于农商并重,北宋以区区之地,养育近1亿人口,虽然民乱就没停止过,但商品经济的繁荣,足以激励高澄坚持这条道路。

不会真有穿越者在封建年代搞农商并重吧,也不会真有穿越者在古代坚持重农抑商吧?

既然已经确定了恢复汉制,按人头收税,而非按户收税,高澄更坚定了在全国推行人口普查的心思。

不普查又怎么知道究竟能够为财政增加多少收入。

凭白得了一大笔钱粮收入,骂名却被元善见背了,高澄心里的如意算盘拨得响亮。

突然他意识到一个问题:

‘若恢复汉制,奴婢是否该缴纳税赋?又该由谁来缴纳?’

高澄不会在公元六世纪的南北朝公然反对蓄养奴仆、婢女。

说实话,他们高家在洛阳、晋阳、邺城三座渤海王府蓄奴上万人,而奴仆、婢女以外,晋阳、洛阳两座王府还有大量歌舞伎与乐师。

晋阳如何他管不着,至少洛阳渤海王府是没有陪客的家妓。

因为这种做法会让高澄觉得自己是个龟公。

一开始大家都以为高澄是年岁小,毕竟十二岁就独在洛阳主持大局,久而久之,至今也都习惯了。

谁往渤海王府做客,是冲着解决生理需求去的。

奴婢有他们存在的必要,不可能在这个年代来一出人人生而平等,解放奴隶运动。

那是真要自绝于天下。

其实在东魏治下,奴婢的生存环境并不算太差,毕竟高澄为了给可朱浑元腾位子,将前任司州牧以虐杀奴婢等罪名处死。

也正因为当年的案例印象太过深刻,权贵们都有所收敛。

呵斥打骂虽然少不了,但很少闹出人命来。

高澄没有久留众亲信,让他们明日再来渤海王府,他将宴请相州大小官员。

众人散去,高澄将还未寄出的那封关于江南与农商并举的家信,置于烛火上烧毁。

贺六浑哪能活到那时候,现在跟他说不是白费口舌么。

又给他敬爱的父亲高欢重新写信,内容是关于改革税制。

信中他向高欢提及自己关于奴婢是否应该缴纳人头税的想法。

高澄认为,无论是谁,无论是什么身份,都得给他交税。

要不是考虑到要给妹夫兼大舅子的元善见留些脸面,保留一点皇权尊严。

他少不得要让高隆之进宫向元善见收取人头税。

这叫啥,这叫人人生而平等,享受的权利可以不平等,但为小高王纳税的义务必须一视同仁。

而对奴仆、婢女们的人头税,征收对象就必须是主家。